通知公告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作者:审核:编辑:复核:来源:主站站点 日期:2018-09-30浏览: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鲁教督函〔2018〕3号)文件要求,我校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数据采集工作,不断强化填报数据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目前,我校评估数据采集工作和问卷调查已经完成并上传,现将采集的主要数据及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情况

(一)办学经费情况分析

表1 办学经费统计表

年 度

2015

2016

2017

办学经费收入情况

(万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12971.45

12197.60

15172.53

社会捐赠经费

1225.44

47.84

382

事业收入

6259.10

6547.07

7962.6

其中:学杂费收入

5432.63

5485.91

7459.85

其他收入

116.91

141.72

254.23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12941.45

12167.60

15057.53

地方基金



100.00

其它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30.00

30.00

15.00

表2 2015-2017年度办学经费收入统计汇总表

年度

项目

学校总收入(万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万元)

事业收入(万元)

社会捐

赠金额

(万元)

其他收

入总额

(万元)

20

17

经费

23771.36

15172.53

7962.6

382.00

254.23

比例(%)

100.00

63.83

33.50

1.60

1.07

20

16

经费

18934.23

12197.60

6547.07

47.84

141.72

比例(%)

100.00

64.42

34.58

0.25

0.75

20

15

经费

20572.90

12971.45

6259.10

1225.44

116.91

比例(%)

100.00

63.05

30.42

5.96

0.57

从表1、2数据分析来看,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总体稳步增长,尤其是2017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2.38亿元,比2016年度增长25.5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办学资金主要来源,在办学经费总收入逐年增长的同时,三年占比稳定在63%左右,表明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同步平衡增长;事业收入为办学经费的次要来源,2017年占总收入的33.5%;社会捐赠收入和其它收入总额占比较小。这表明学校办学经费稳定增长,财政投入逐步加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办学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学校科学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分析

表3 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情况

年 度

2015

2016

2017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11043.79

13337.61

13929.35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生)

13914.31

12442.96

11131.90

从表3中数据分析,学校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为13914.31元/生、12442.95元/生、11131.90元/生,现有设备能满足教学需求,由于招生数量明显增加,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有所降低,仍远远高于国家4000元/生的标准。下一步,我校将逐个专业进行剖析整改,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投资3亿多元的德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在我校,预计2018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届时我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信息化教学条件分析

表4 信息化教学条件情况

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Mbps)

5000

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台)

4644

网络信息点数(个)

5013

数字资源总量(GB)

4349.4

上网课程数(门)

450

从表4中数据分析,学校校园网出口是由三家电信运营商提供,共计5000Mbps带宽,出口线路安全,网速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校园网络核心万兆交换入楼宇,千兆光纤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校内信息点5013个,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无感知实名认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为37.11台,大大高于百名学生10台的国家标准;学校得实网络教学平台为每个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有在线网络课程450门,数字网络资源总量达4349.4GB;学校建有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CRP系统,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学生服务等全面实现信息化应用,促进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银校一卡通系统具有校内餐厅、超市、开水机、校医院消费结算,图书借阅、身份识别、宿舍门禁、考勤管理、校园出入管理等功能,方便了师生校内生活。学校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汇文图书系统、用友财务系统及固定资产、校产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课程建设与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力度。

(四)教学办公用房情况分析

表5 校舍情况

项目

院校占地面积(平方米)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平方米)

学校产权

614816.8

145252.82

17082.00

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

130133.2

4285.68


从表5中数据分析,学校生均占地面积49.13平方米/生,略低于国家54平方米/生的指标,生均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和行政用房总面积为12.97平方米/生,略低于国家14平方米/生的指标。因职业院校大三学生提前半年实习,后半年不占用办学资源,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和行政用房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另外,建筑面积36576平方米的德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已在我校建设,预计2018年可以投入使用,届时我校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指标将更加合理。

二、“双师”队伍建设情况

表6 师生情况表

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人)

教职工数(人)

教职工额定编制数(人)

12513

812

1006

专任教师数(人)

专任教师中专业教师数(人)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数(人)

542

431

318

聘请校外教师(人)

聘请校外教师中专业教师数(人)

聘请校外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数(人)

384(折合专任教师192人)

384

251

从表6中数据分析,学校现有教职工812人,其中专任教师542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12513人。生师比为17.05,达到国家合格标准;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3.78%,这与学校把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列入职称晋升、评优、申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备条件的要求密不可分,同时学校还要求晋升高级职称或申报专业带头人的教师必须具有高级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这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校以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目标,制定了教师发展标准,创新了“1133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在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三能”(能教学、能实训、能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的“三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分类、分层培养,努力打造一批在业界有影响、能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打造高职教育一流的“三强”师资队伍。

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一)招生情况分析

表7 招生情况

2015

2016

2017

统招招生

计划招生数

2358

2670

2970

实际招生数

2762

2429

2354

其中:报考数

3395

2873

2781

自主招生

计划招生总数

1353

2107

2739

实际招生总数

1323

2056

2654

其中:自主招生报名总数

1463

2717

3167

从表7中数据分析,学校2015年计划招生数3711人,实际报到4085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为110.08%;2016年计划招生数4777人,实际报到4485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为93.89%;2017年计划招生数5709人,实际报到5008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为86.59%;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二)校内外实习实训情况分析

表8 校内外实习实训情况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个)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数(个)

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个)

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人时)

287

26

8984

6136000

从表8中数据分析,学校已建立了28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比2016年增加1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6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为8984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为0.72个/生。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6136000人时,生均490.37学时/年。

表9 企业提供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及企业兼职教师薪酬情况

年 度

2015

2016

2017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万元)

1241.18

493.2

351.06

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

271.00

289.00

259.19

从表9中数据分析,在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方面,2015年为1241.18万元,2016年为493.2万元,2017年为351.06万元;在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方面,2015年为271.00万元,2016年为289.00万元,2017年为259.19万元。

(三)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表10 分专业师生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是否当地支柱产业相关专业

本专业专任教师数(人)

2016学年授课企业兼职教师数(人)

2016学年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课时量(课时)

在校生数

1

学前教育

96

8

2222

2135

2

会计

68

59

22464

1865

3

机电一体化技术

54

41

14742

1421

4

计算机应用技术

40

19

3216

1047

5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21

23

6286

763

6

建筑工程技术

21

8

3024

521

7

数控技术

25

18

4290

499

8

市场营销

14

6

2358

366

9

电气自动化技术

11

10

4964

315

10

工程造价

12

11

2994

313

11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8

24

3504

281

12

物流管理

11

10

4248

271

13

机械设计与制造

12

6

1170

251

14

酒店管理

6

10

1408

241

15

空中乘务

6

9

1212

214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

6

12

3592

209

17

数字媒体

应用技术

5

19

1970

201

18

金融管理

8

3

1140

185

19

应用化工技术

5

11

1496

172

20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9

0

0

157

21

电子商务

8

0

0

124

22

烹调工艺与营养

7

0

0

115

23

粮食工程技术

5

8

1020

113

24

应用电子技术

6

6

1128

96

25

汽车营销与服务

5

3

780

79

26

物联网应用技术

4

14

4560

72

27

汽车车身维

修技术

6

3

732

71

28

食品生物技术

5

5

780

70

29

园林工程技术

4

24

7656

65

30

工业机器人技术

6

3

302

61

31

家政服务与管理

4

0

0

57

32

模具设计与制造

4

2

330

50

33

化工生物技术

4

6

1146

46

34

新能源汽车技术

6

0

0

28

35

焊接技术与

自动化

4

3

1560

25

36

城乡规划

5

0

0

7

37

智能产品开发

3

0

0

7

从表10中数据分析,在校生人数超过500人的专业有6个,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教育与体育、财经商贸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等专业大类;有17个专业,在校生人数在100人-500人之间;有14个专业,在校生人数小于100人。

学校现有37个专业,分别属于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12个专业大类,24个二级专业类别。其中,装备制造大类专业8个、电子信息大类专业6个、财经商贸大类专业6个、土木建筑大类专业4个、交通运输大类专业3个、生物与化工大类专业3个、旅游大类专业2个、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专业1个、文化艺术大类专业1个、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1个、教育与体育大类1个、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专业1个。

学年授课企业兼职教师数为374人,与专任教师比例为0.69:1,学年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课时量为106294课时。各专业中为当地支柱产业相关专业的29个,学生数为9572人,占比为76.50%,专业与当地产业的匹配度较高。

表11 分专业毕业生情况统计

专业名称

是否当地支柱产业相关专业

在校生数

其中:企业订单学生数

毕业生数

其中:直接就业数

其中: 专业相关岗位就业数

其中: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其中: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1

学前教育

2135

0

0

0

0

0

0

2

会计

1865

0

570

547

518

0

478

3

机电一体化

技术

1421

305

359

344

293

340

0

4

计算机应用

技术

1047

375

201

191

187

190

0

5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763

72

176

172

147

172

0

6

建筑工程技术

521

102

226

224

211

216

0

7

数控技术

499

85

99

94

78

80

0

8

市场营销

366

58

80

78

71

0

0

9

电气自动化

技术

315

0

141

138

122

125

0

10

工程造价

313

0

304

293

248

300

0

11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281

52

51

50

41

36

6

12

物流管理

271

51

76

72

67

22

0

13

机械设计与

制造

251

74

163

152

137

151

0

14

酒店管理

241

133

32

31

29

30

0

15

空中乘务

214

0

0

0

0

0

0

16

计算机网络

技术

209

0

5

5

5

0

0

17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201

37

29

29

19

0

29

18

金融管理

185

0

65

65

52

0

0

19

应用化工技术

172

60

65

65

56

58

0

20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157

0

0

0

0

0

0

21

电子商务

124

0

0

0

0

0

0

22

烹调工艺与

营养

115

0

8

7

0

0

0

23

粮食工程技术

113

33

12

12

11

10

0

24

应用电子技术

96

40

32

32

25

28

0

25

汽车营销与

服务

79

0

30

30

24

15

0

26

物联网应用

技术

72

0

14

14

12

0

14

27

汽车车身维修技术

71

0

19

19

19

9

3

28

食品生物技术

70

0

21

21

20

18

0

29

园林工程技术

65

0

33

32

24

18

10

30

工业机器人

技术

61

0

0

0

0

0

0

31

家政服务与

管理

57

0

0

0

0

0

0

32

模具设计与

制造

50

0

21

21

17

18

0

33

化工生物技术

46

22

18

17

15

14

0

34

新能源汽车

技术

28

0

0

0

0

0

0

35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25

0

21

20

18

19

0

36

城乡规划

7

0

0

0

0

0

0

37

智能产品开发

7

0

5

5

3

0

5

从表11中数据分析,年度在校生总数为12513人,企业订单培养人数为1499人,占比为11.98%;开设专业为37个,有企业订单培养的专业15个,占比40.5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年度29个专业有毕业生,毕业生总数为2876人,其中直接就业人数2780人,占比96.66%,专业相关岗位就业人数为2469,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率为88.81%,除个别专业外,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率分布较均匀。毕业生获得的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数为1869,获取率为64.99%,但各专业获取比率不均衡,获取比率最高的工程造价专业为98.68%,获取比率最低的物流管理专业为28.95%。主要由于国家取消了部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导致本年度有些专业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比例有所下降。

四、学生发展情况

表12毕业生就业及取得证书情况

学 年

2015

2016

2017

在校生数(全日制) (人)

7937

10719

12513

毕业生数(全日制) (人)

1483

1577

2876

毕业生直接升学数(全日制) (人)

3

5

48

毕业生就业

直接就业数 (人)

1455

1454

2780

其中

自主创业数 (人)

3

5

6

当地就业数 (人)

428

484

866

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 (人)

1353

1367

2630

500强企业就业数 (人)

99

103

272

毕业生资格证书

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1331

1408

1869

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279

259

545

从表12中数据分析,学校2015年毕业生1483人,直接就业率98.11%,当地就业率为29.42%,中小微及基层就业率为92.99%,500强就业率为6.80%;2016年毕业生1577人,直接就业率92.20%,当地就业率为33.29%,中小微及基层就业率为94.02%,500强就业率为7.08%;2017年毕业生1577人,直接就业率96.66%,当地就业率为31.15%,中小微及基层就业率为94.60%,500强就业率为9.78%。从数据看,直接就业率较高;当地就业率在30%左右,服务地方经济能力较弱;中小微及基层就业率高而500强就业率较低,但逐年增长。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方面,2015年为89.75%,2016年为89.28%,2017年为64.99%,主要由于国家取消了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导致本年度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比例有所下降。

我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头等大事,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四到位”(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就业指导实现“四化”(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五、社会服务能力情况

表13 社会服务收入统计表

年 度

2015

2016

2017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万元)

扶贫专项


49.60

66.80

社会人员培训

109.58

151.81

210

技术服务到款额(万元)

纵向科研

20.00

34.30

42.50

培训服务

380.62

909.26

440.00

从表13中数据分析,学校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2015年到款额109.58万元,2016年到款额201.41万元,2017年到款额276.8万元,逐年递增,发张势头良好,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在技术服务方面,2015年到款额400.62万元,2016年到款额943.56万元,2017年到款额482.50万元,技术服务收益保持高位运行,特别是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优势,于2011年启动“大培训战略”我校与全市13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区四基地”建设,打造和完善融培训、鉴定、大赛和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成效显著。学校以“德州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理事会”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建设了“学习工作站”32个、“教师工作站”34个,组建了“快速制造技术服务中心”等10个技术服务中心和37个技术服务小组;同时,学校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在学校共建德州公共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增强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

经过数据分析,全方位评估了我校改革发展情况。近几年,乘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东风,我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深化教育教育改革,办学软硬件条件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在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征程中谱写了辉煌篇章。

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突出地表现在,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研成果少、转化率低的问题仍然突出,等等。

以上问题是我校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旨,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争创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全力实施特色名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荣校“五大战略”,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各项工作提效率、上水平、创一流,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9月